在日常世界中,区分液体与气体相相对简单;但在量子层面,情况却要复杂得多。量子物质相通常出现在绝对零度下,其性质由量子力学规律主导,并受到量子涨落驱动。这些物质相可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,例如拓扑相、非平衡相等。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: ...
重读戴维斯在1985年的这篇论文,就像观看宇宙大爆炸的创世瞬间。在一个经典计算机方兴未艾的时代,他已经看到了计算的终极未来。他没有给我们一张具体的电路图,但他给了我们一个更重要的东西:一个全新的思维框架。
若从137亿年前(宇宙大爆炸时期 ... 最后,布洛赫教授提到,1952年薛定谔在著作中认为“用单个量子物体(如原子)做实验是不现实的,如同在动物园复活恐龙”,但如今科学家已能在光晶格 ...
诡异的量子力学,虽然诞生一百多年了,但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其中的底层逻辑。量子世界实在太诡异了,有太多颠覆我们传统认知的现象,比如量子纠缠,波粒二象性,量子隧穿效应,还有让人费解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。
IT之家 7 月 25 日消息,欧洲核子研究中心(CERN)宣布其重子反重子对称性实验(BASE)合作组首次用反质子制作出反物质量子比特,并将其保持在量子叠加态长达 50 秒,刷新纪录。 相关成果已于 ...
我们生活在一个确定的宏观世界里,何为“确定”?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实际存在,也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的“实在论”。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,一辆小汽车停在路边静止不动,它就在那里,即使你不看它,小汽车也是在那里,这是毋容置疑的。这就是“实在论”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。
后来翻了几位物理学家的争论才明白,这误会可太大了。有位朱清时院士曾说,电子既在 A 点又不在 A 点,得有人观察才会 “定下来”,所以意识是物质的基础。这话当年传得特广,我妈都拿着文章问我是不是真能 “心想事成”。
当科技界的喧嚣仍萦绕在生成式AI的绚烂光环时,谷歌(Google)直接点燃了下一场工业革命的引擎。执行长桑德尔.皮查伊(Sundar Pichai)亲自于X平台宣布,最新一代量子计算晶片Willow正式问世。这一突破性的歷史地位 ...
研究人员针对宇宙射线(cosmic rays)导致超导量子比特(spatiotemporal correlated errors)相关错误的问题,通过同步监测闪烁探测器与10个transmon qubits的能量弛豫动力学,首次直接证实宇宙射线贡献了17.1±1.3 ...
在这篇来自《环球科学》2025年7月新刊的文章中,马修·冯希佩尔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怪诞的、可能会摧毁宇宙中所有星系与生命的真空泡泡。 多数人可能从未听闻过“真空衰变”(vacuum decay ...